证券研究行业面临挑战:薪资压力增大,新人重新思考职业规划
作者:薪酬数据网 | 发布时间:2024-12-30工作日奔波于路演和调研,周末还要在家加班,券商研究所的“内卷”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今年上半年证券分析师的数量不减反增,达到了新的高峰。与此同时,行业的人员流动性也显著增强,不仅普通分析师跳槽频繁,连首席分析师和研究所所长也纷纷“出走”,希望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是导致行业人员动荡的重要催化剂。券商分析师跳槽频繁,固然受到经济环境、行业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费率改
工作日奔波于路演和调研,周末还要在家加班,券商研究所的“内卷”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今年上半年证券分析师的数量不减反增,达到了新的高峰。与此同时,行业的人员流动性也显著增强,不仅普通分析师跳槽频繁,连首席分析师和研究所所长也纷纷“出走”,希望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是导致行业人员动荡的重要催化剂。券商分析师跳槽频繁,固然受到经济环境、行业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费率改革带来的冲击无疑是主要导火索。据某头部基金公司测算,公募基金年度股票交易佣金总额将下降约38%。一方面,费率改革直接导致券商分仓佣金规模缩水,一些券商不得不加大成本控制力度,降低薪酬,并提高业绩考核的严格程度;另一方面,费率改革也倒逼研究价值较低的券商加速转型,精简人员,只保留核心骨干,业绩平平的研究人员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曾经炙手可热的券商研究报告如今也陷入尴尬境地。“研究了那么多产能过剩的行业,现在要被出清的却是自己”、“所研究的行业不景气,研究价值和意义不大,也没有机构愿意为此付费,研究报告写给谁看?”类似的感慨在分析师群体中蔓延开来。
记者调查发现,受薪资下滑、工作强度过高等因素影响,一些新入行的分析师,以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重新审视他们最初的“金融梦”,不再盲目相信行业“画饼”,更加注重实际到手的收入。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研究员的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和年终奖构成,年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年终奖上,这取决于部门和首席的慷慨程度。中等规模券商的研究员年薪大约在30万到50万元之间,刚毕业的年轻人基本工资普遍低于1.5万元。如果不是头部券商的新财富团队,如果派点一般,整体收入不会太高。在存量竞争的内卷时代,要想脱颖而出,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以健康为代价。”
所长、首席纷纷跳槽,费率改革加速行业洗牌
今年以来,券商研究所所长、首席分析师跳槽转型的现象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0多家知名券商的研究所管理层和分析师发生了人事变动,其中不乏行业标杆性人物。
卖方分析师的转型路径也更加多样化,除了去买方机构,还有考公务员、知识付费等选择。最近,浙商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大周期组组长、金属新材料首席分析师施志新(化名)远赴非洲创业的消息,更被戏称为转型开辟了“出海”新路径。
有业内人士评论:“连施志新这样的资深人士都选择离开另谋出路,可见行业面临的周期性压力之大,赚钱效应显著下降。”
客观来看,分析师“扎堆”跳槽,一部分属于正常的行业流动,也与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推进有关,是行业压力导致的主动“走出”和被动“出清”。
券商研究所的人员流动一直比较频繁,在跳槽旺季,一些计划加强投研业务的券商会趁机“挖角”知名研究所所长和首席分析师,而这些跳槽的管理层通常也会带着自己的团队一起流动,这属于正常现象。
一位大型券商分析师表示:“新规禁止通过交易佣金置换基金销售费用、转移支付,也禁止通过转换存续基金交易模式的方式规避佣金分配比例上限。这对券商研究所的传统经营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当研究业务成为基金公司佣金分配的唯一考量因素时,会倒逼研究价值较低的券商转型,提升高端人才的配备。”
公募基金支付给券商的交易佣金主要用于购买券商的投资研究、咨询、产品销售等服务。随着公募基金费率下调,券商分仓佣金率同比下滑。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为67.74亿元,同比下降29.67%。头部券商佣金收入普遍下滑20%以上,只有少数券商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在降费降佣的大潮之下,无论是大型还是小型券商研究所,都面临着业务承压的局面,但具体受到的冲击程度与券商的议价能力有关。
一位券商研究人士表示:“大型券商的议价能力较强,受到的冲击总体有限。而中小券商的议价能力通常较弱,尤其是业务模式比较单一的券商,长期来看,依靠卖方研究生存的中小券商收入下滑可能比较明显,也面临着更大的转型压力。”
一位分析师坦言:“无论是卷的深度还是速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认可。研究所的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在垂直行业中,如果研究所和研究员个人的排名在十名开外,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机构买方为什么要为排名靠后的研究付费?因此,行业和个人都越来越卷。但卷到最后会发现,这是一种无意义、无效率的内耗。”
薪资下滑、考核加码,有人无奈“黯然离场”
目前,不少券商正在加大成本控制力度,降低研究所人员的薪酬,并提高业绩考核的严格程度。
前券商分析师王力(化名)向记者吐槽:“我每天都淹没在无尽的调研、研报和电话会议中,熬夜到12点写研报是常态。除了要完成派点考核,还要赋能内部业务部门,工作强度非常高,节奏也非常快,长期下去根本吃不消。降佣后收入本来就减少了,现在又限制出差报销,增加的成本只能自己承担,部门也会严格控制出差审批。”
去年,王力离开了某中型券商的研究岗位,转行到第三方金融机构从事分析工作。谈及离职原因,他表示,除了薪资下滑外,考核力度加大导致工作量增加,让他感到疲惫和焦虑,最终选择离开。
“去年公司加大了派点考核力度,连续两个季度派点低于1%的员工需要进行额外的内部答辩,团队年度派点占比末位的甚至可能被优化。在月度、季度、半年度的派点打分压力下,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为派点而奔波。我之前还帮首席要过派点,他甚至在我争取之后,厚着脸皮又去要了一遍。”
在头部券商做了三年非银分析师的晓燕(化名)最近也因为薪资下降决定离开。
“去年奖金直接少了一半,一个月到手只有一万多,继续留在这里的性价比已经很低了。” 对于未来的去向,她选择转行到一级市场投研岗,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做战略投资。
“虽然现在不像在券商那样需要保持‘高速运转’的状态,但我算是从金融跨领域研究人工智能的新人,很多工作内容对我来说都是从零开始,一有空还是要多学习充电,最近依然比较忙。” 晓燕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在公募费率改革有序推进的背景下,尽管券商研究业务收入受到较大冲击,但分析师规模不减反增,创出新高。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分析师人数已接近5000人,达到4952人,较去年末增加315人。
对于新分析师不断涌入的现象,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券商研究所拥有成熟的卖方研究培训体系和完善的研究团队,往往是行业新进入者快速了解市场、熟悉研究工作的捷径,依旧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加上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即使研究所出现人才流失,也有充足的后备力量进行补充。
一位券商首席分析师表示:“相比其他行业,分析师岗位的晋升路径比较清晰,券商研究所分析师呈现年轻化趋势,基本上3至5年左右可以成长为高级分析师甚至首席分析师,给年轻人的成长空间比较大。而且研究所市场化程度较高,薪资相对其他行业也比较可观。”
除了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薪酬,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人脉也是很多年轻人选择进入研究所的重要原因。
从各家券商目前的招聘信息来看,根据券商规模和分析师职级的不同,薪资差距也比较明显。如果从中小型券商跳槽到头部券商,从普通分析师成长为首席分析师,薪资会有显著提升。
“割舍”最初的梦想
然而,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传统的职业上升路径似乎成了一张难以兑现的“大饼”。一些新入行的分析师,以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最初“成为一名证券分析师”的梦想。
“我的带教老师大半夜还给我发消息,顿时感觉卖方太可怕了,之前实习从没有这种体验。” 陈欣(化名)告诉记者。
陈欣是一位金融系大四学生,为了增加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她很早就开始寻找实习机会。凭借优异的学校背景和学习成绩,找到一个理想的实习机会对她来说并不难。
“我通过学长内推获得了某头部券商研究所的实习offer,一开始很兴奋,即将和一群聪明且极具研究实力的前辈们共事,我感到很幸运。听学长学姐说,去研究所不仅可以学习更实用的研究方法,还能比较容易地建立起各行业的优质人脉,从研究员到资深研究员再到首席分析师,职级晋升路径比较清晰,而且固定薪资和奖金都很丰厚。”
然而,正式开始实习后,陈欣很快发现,光鲜亮丽的券商研究所背后是“非同一般”的工作强度。
“实习的节奏比我想象的要快很多,写慢了会被带教老师批评。我是远程实习,但也经常要写分析报告到晚上10点以后。最近正值期末考试,压力特别大。我没想到这种实习强度下,我一天只能拿几十元的工资,比我上家私企实习的工资都低,感觉和免费劳动力没区别。虽然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付出的辛苦远远超过了收获。”
谈到未来的职业规划,陈欣表示:“带教老师说会帮我争取留用机会,但是卖方研究的辛苦我体验到这里就够了,实习结束后,不会再考虑从事这份工作。”
贾明(化名)本科就读于某985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考研时跨考了金融,拥有优秀的复合学术背景。2022年,他入职一家券商研究所,担任新能源行业分析师。上大学时,贾明的家人和很多同学都认为金融行业的工作“体面又多金”,因此对他选择金融行业非常支持。
“之前我在同事中算是比较努力的,但最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一方面是因为研究所去年开始精简人员,我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提成却减少了;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家人比较担心。”
“领导还是希望我珍惜平台,别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倒下,加把劲‘卷出头’,挺过寒冬甚至会得到比以前更多的报酬。虽然我不知道行业寒冬还要持续多久,但我很清楚在降佣的背景下,低成本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研究方面的天赋和过硬的身体素质,想趁年轻在二级市场卖方研究中脱颖而出然后再养老的想法很难实现,调整职业方向是我必须迈出的一步。” 贾明已经下定了决心。